栏目分类
资金杠杆 娇妻每月花10万美元,阿拉法特遗产几十亿,巴勒斯坦人却难有温饱

资金杠杆 娇妻每月花10万美元,阿拉法特遗产几十亿,巴勒斯坦人却难有温饱

1993年,在挪威的撮合下,最终巴以双方在奥斯陆经过数月的谈判,使得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同年9月13日,巴以双方代表最终在美国白宫的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

“奥斯陆协议”并未带来真正的和平

“奥斯陆协议”签订之后,阿拉法特便在第二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上海一中院表示,十年来,上海一中院依法审结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新类型证券期货犯罪案件,其中4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联合发布的证券期货典型案件。

由于早先的时候,以色列人一直在世界各地输出关于“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取同情,所以大家都觉得阿拉法特能够与以色列进行谈判,也算得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并且这个“诺贝尔”奖也来得名副其实。

但“奥斯陆协议”签订之后,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所作所为,让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认识以色列的真实面目。

毕竟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让人们不可能仅凭以色列人的几句卖惨就颠倒黑白,当越来越多的难民涌上街头的时候,人们也开始怀疑当初阿拉法特所做之事是否正确。

或许在西方世界或者是犹太人的眼中,阿拉法特为巴以之间带来了所谓的“和平”,但是在阿拉伯人的眼中,阿拉法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正是因为阿拉法特的妥协才让以色列得寸进尺,才让巴勒斯坦人民活在没有未来的世界里面。

于是人们开始撕去阿拉法特光鲜的外衣,甚至连同其所在的法塔赫组织也一同被唾弃。

如今,在巴勒斯坦人的眼中只有“哈马斯”,而法塔赫早已经不是能够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组织了。

法塔赫走到这一天,阿拉法特难辞其咎。

其实,或许一开始的时候阿拉法特也确实是一个能够为巴勒斯坦人民抵抗侵略、争取自由的英雄。

只是,在现实面前,这位曾经的抵抗领导人,最终也只能是选择妥协。

正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变质掉的法塔赫

1947年,联大搞出了一个181号决议,当时心怀鬼胎的各个大国通过联大决议愣是将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合法化,为以色列的建国提供了依据。

由于当时本省巴勒斯坦地区属于英国实控,所以大家好像对于以色列人在这里做些什么也并不关心。

实际上,当时的以色列就是以恐怖主义起家的,行为极其恶劣。

就在以色列以所谓的“联大181号”在1948年建国之后,时年19岁的阿拉法特辍学,参加了反对以色列的斗争。

但是毕竟当时的以色列有着欧洲国家的支持,巴勒斯坦人实力太弱,来来回回怎么也打不过,阿拉法特最终只能逃到了埃及继续念书。

他在开罗大学念完了土木工程专业,并在学校里面成为了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

1959年30岁时,在科威特组建了我们在新闻里常听到的“法塔赫”组织(全称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

刚开始的时候,阿拉法特也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抵抗侵略而奋斗的有志青年,但久而久之巴以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阿拉法特与他的法塔赫也渐渐地变了味。

法塔赫建立之后,阿拉法特便立刻迎来了自己的两位“天使投资人”,叙利亚与科威特。

在金主爸爸们的支持下,法塔赫从一开始只能做些恐怖袭击的恐怖组织逐渐变成一支拥有大量武装人员的政治派别。

而见法塔赫做大,以色列不得不对该组织进行围剿,这样一来反而让法塔赫成为了阿拉伯世界中的明星组织。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中东世界的金主爸爸们总是热衷于出钱支持法塔赫反以色列,毕竟培养这样的一个组织,远要比下场直接对抗以色列要好得多。

由于中东金主们的慷慨解囊,阿拉法特与法塔赫组织当时其实很富裕。

1965年1月1日,法塔赫在拥有了大量的人员及武器弹药之后,终于打响了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侵略的第一枪。

此后,法塔赫开始主张在整个“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民主国家”,并将武装斗争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

随着军事实力的壮大,法塔赫渐渐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也有了合法的权力。

在1969年2月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上,法塔赫获得33个席位,约占总席位的1/3,阿拉法特也当选为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

从此法塔赫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最主要的代表,掌控着当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掌控着控制区域内的经济大权。

但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经过了数轮对抗之后,法塔赫发现根本斗不过有美国和一众西方国家支持的以色列,于是阿拉法特便开始主张“以土地换和平”。

看起来阿拉法特的做法是在斗不过以色列之后的一种妥协,是为了让巴勒斯坦地区早日迎来和平的做法。

但事实上是阿拉法特怂了。

于是人们便看到了曾经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人,开始慢慢地走上了与以色列和谈的道路。

而在这一时期,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的地位,也渐渐地得到了中东和西方国家的一致认可。

于是在1988年的时候,阿拉法特便在没有太大阻力的情况下,弄出了一个《独立宣言》并在后一年成为了巴勒斯坦的总统。

与以色列“和解”之后离奇死亡

而就在阿拉法特忙着做总统的时候,另外一个抵抗组织却在悄悄地发展壮大。那就是由亚辛所领导的哈马斯。

相比较于法塔赫的妥协,哈马斯最初的目标则是激进地以“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

显然哈马斯相比较于法塔赫,确实有些“不识时务”。

最终,在阿拉法特上台之后没多久,便在瑞典的撮合下与以色列签订了《奥斯陆协议》。

谁能想到,一个以反对以色列起家的领导人,成为总统之后的第一件事却是要与侵略者和解。这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一年后,阿拉法特结束了流亡的生涯,回到了加沙定居,并在1996年1月的巴勒斯坦举行的历史上首次大选中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但是让阿拉法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与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是那样地短暂。没过多久,以色列便开始制造麻烦。

2003年9月11日,以色列安全内阁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绊脚石”为由,决定“原则上”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无奈之下,最终阿拉法特只能是去往欧洲居住。

明面上阿拉法特是阿拉法特前往巴黎居住,实际上是被西方国家控制了起来。

原因不在别的,就是哈马斯闹得太凶,西方国家觉得阿拉法特有些镇不住场子。

就地推翻阿拉法特恐怕会有麻烦,干脆就将其带到了欧洲。

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当时以色列已经打算动手除掉亚辛。

从政治博弈的角度上来看,正是因为有了亚辛的存在,所以才有阿拉法特当温和派的机会。

一旦亚辛被害,阿拉法特还想要得到巴勒斯坦人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就必须坚定地反抗。

所以以色列出于防范未然的目的,在动手前必须将阿拉法特软禁起来。

阿拉法特软禁期间,其娇妻苏哈过得倒是逍遥快活。

英国《周日电讯报》报道,苏哈自2000年以来,一直住在巴黎。直到2004年10月才赶回拉马拉接阿拉法特赴巴黎就医。

在此之前,她曾在高级住宅区买下价值数百万英镑的公寓,并且还是巴黎时装秀的常客,一身名牌名家设计。

据法国当局调查,有人举报,从2002年7月到2003年之间,有多达1140万美元的款项从瑞士汇到苏哈在法国的两个银行账户。

苏哈接受报纸采访时反击说,阿拉法特每月汇给她10万美元,作为她母女在巴黎的生活费,以及在法国处理巴人事务的开销,有何不对?

2004年3月22日,以色列用三枚地狱火导弹将亚辛连人带椅炸得粉身碎骨,年68岁。

而就在亚辛死后不久,同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失去了作用之后,也莫名其妙地在巴黎病逝。

阿拉法特的离奇死亡引来各方猜测。2012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阿拉法特死于放射性物质钋,怀疑有人投毒。

后来经过开棺验尸,证明了这一说法,矛头指向了摩萨德。

阿勒法特去世后,法塔赫基本上名存实亡,成为了以色列控制下的机构,帮助处理约旦西岸巴勒斯坦人定居点的治理相关的事务。

而哈马斯则是实控加沙地带,继续与以色列人纠缠斗争。

阿拉法特遗孀在欧洲的富裕生活

自从阿拉法特建国之后,大量的财富去向不明。

这当中不仅有其在从事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时阿拉伯国家对其的资助,也有从巴勒斯坦地区征收上来的税负。

2004年在阿拉法特去世清算遗产时,《福布斯》杂志统计,阿翁财产估计为3亿美元,在世界各国元首财富排行榜中,位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2世之后,排在第6位。

更让人意外的是,阿拉法特还有数百万美元的不动产,并且有近东电话公司及可口可乐公司在拉马拉的工厂。

2005年,媒体再次披露,巴自治政府与苏哈达成一项协议,苏哈交出其掌握的阿拉法特40亿美元遗产的账户密码,巴官方则给她一大笔生活费。

结合官方资料可以肯定的是,阿拉法特的遗产至少几十亿美元。

这一事实又不禁让人怀疑当初阿拉法特签订“奥斯陆协议”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如今,阿拉法特已经去世多年,其遗孀苏哈·阿拉法特一直住在法国巴黎。

而相比之下,那些当年阿拉法特口口声声说是要捍卫的巴勒斯坦人民,却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有30%的巴勒斯坦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1美元。

阿拉法特到底是不是巴勒斯坦的英雄资金杠杆,这点确实值得怀疑。